江苏省产教融合型课程培育指标体系

发布者: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22-02-25浏览次数:1648

评价指标

参考分值

评定方法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1.课程教学团队

1.1课程教学团队具有校企双主体特征,实行校企双负责人制。

5

支撑材料

1.2学校课程负责人(或主讲教师或团队负责人)须为申报高校正式聘用的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企业课程负责人须为申报高校正式聘任的兼职教师(客座教授、产业教授、课程特聘教师等),具有丰富的一线研发经验和较高道德素养。

5

1.3教学团队成员分工明确,结构合理,教育教学水平高,通过组建虚拟教研室等平台,实质性地共同完成课程目标、教学大纲、课程资源开发、课程教学及考核评价等一系列课程教学改革工作。

5

2.课程目标

2.1课程服务面向明确,能够突出学校比较优势和区域主导产业需求,紧密对接江苏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及50条重点产业链。

5

教学大纲

2.2课程目标具有可量化的学习成果,能够体现对人才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的支撑,在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

5

3.课程内容

3.1 充分挖掘和运行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作为重要授课内容。

5

课程教案及课件

3.2课程内容紧扣学科发展与行业应用前沿,能够将科学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纳入到课程教学,体现课程内容的前沿性。

5

3.3课程内容应充分体现行业相关的真实应用环境、应用经验、应用要求、实施规范和流程,以及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等真实工作要素,体现课程内容的应用性。

10

3.4通过产教深度融合,鼓励将真实项目案例转化为具有教育教学功能的“学习型项目”,能够支撑课程目标有效达成。

10

4.课程实施

4.1有效利用网络(在线)课程平台、移动终端学习平台(云班课),与学生建立交流、互动和评价通道,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5

课程教案及其他支撑材料

4.2能够全面贯彻“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教育教学理念,鼓励以真实项目(案例)为载体,开展案例式教学、项目化教学和实践驱动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

10

4.3鼓励依托行业企业优质资源,在真实产教融合场景中开展课程教学工作。

5

5.课程考核评价

5.1鼓励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模式。课程学习成果的测试评价能够支撑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

5

过程材料

5.2根据各类专业认证的要求,开展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持续改进。

5

6.特色成效

形成产教融合特色教材(教案)。课程质量得到行业企业专家和高校同行专家认可,学生满意度高,示范推广价值高。符合“两性一度”要求,支撑现代知识生产模式的变革。

15

支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