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2003年10月,缘起于1983年开设的常州工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2000年设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2003年开设通信工程专业,2008年开设软件工程专业,2012年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2020年开设人工智能专业。2024年获批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点,2025年招收电子信息专业(人工智能方向)研究生。

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软件工程系、通信工程系、物联网工程系、人工智能系、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部6个专业系部和计算机中心实验室。现有教职工82人,其中正高职称8人、副高职称21人;博士45人,硕士33人。有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4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2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6人、江苏省双创博士6人、江苏省军民融合专家 1人。

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五个本科专业,软件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目前,拥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1个(软件工程)、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建设点1个(软件工程)、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设点1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江苏省首批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项目1个(软件工程)、江苏省“十四五”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1个(软件工程)、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江苏省高等学校实践教育中心(软件与服务外包实践教育中心)。

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近年来,学院主持(参与)完成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12项,教育部高教司协同育人项目30余项。学院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二等奖12项。拥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 、江苏省精品课程1门、江苏省重点教材2部。

在学科科研方面,近年来,软件工程获批江苏省“十二五” “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学院拥有智能多源信息处理与信息安全江苏省重点(建设)实验室,常州市软件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常州市移动互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市级科研平台。先后承担国家级、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其中2023年获批面上基金3项,青年基金1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1项,市厅级项目20余项。每年承担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50余项,年到账科研经费1700余万元。

在国际交流方面,与加拿大荷兰学院、英国赫德福德大学、日本富山大学、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泰国苏兰拉里理工大学、美国特洛伊大学等开展了合作办学,2016年软件工程专业开始招收海外留学生。与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合作举办的软件工程(3+1)中外合作项目, 2016年获批江苏省首批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项目,2022年获批江苏省“十四五”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建设项目。赴英国赫德福德大学留学已毕业学生近300名,其中80%以上获得一等或二等上荣誉学士学位、近80%的同学被伦敦大学学院、布里斯托大学、爱丁堡大学等国际著名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在创新训练与学科竞赛方面,学院高度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创新创业能力和素养的提高。近3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以上各类竞赛奖项400余项,其中,在含金量最高的I级A等学科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省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I级A等学科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省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I级B等学科竞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