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适应软件系统开发、软件工程服务和技术研究等所需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软件工程学科基础理论;具有终身学习、创新能力、外语运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等良好的素养;能够承担复杂软件系统的开发、应用、测试、维护等任务,适应长三角地区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
毕业学生能在企事业、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系统(包括软件服务外包)开发、软件工程服务和技术研究与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后五年左右能达到的目标如下:
目标1: 具有良好的社会与职业道德,社会和环境意识强,具有担当精神和较强的责任心。
目标2: 具有扎实的数理知识、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学科素养和工程开发能力,能有效运用工程知识和技术原理,解决软件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3: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外语运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目标4:能够在软件工程相关领域担任产品经理、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项目经理、软件服务咨询师、技术支持工程师等工作。
目标5: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紧跟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进步,具备职业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并能够胜任其他领域与软件工程相关的工作。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人文社科、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软件工程专业知识,接受企业工程项目实践的系统训练,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毕业时达到下列要求:
1)工程知识: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计算机学科基础、软件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软件工程问题。
指标点1-1:能将数学、物理、计算机学科基础及软件工程学科的相关知识用于软件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表述;
指标点1-2:能针对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具体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
指标点1-3:能够将软件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推理、分析复杂软件工程问题;
指标点1-4:能够将软件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复杂软件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与综合。
2)问题分析: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软件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指标点2-1:能运用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基本原理,识别和判断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
指标点2-2: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系统集成、性能分析等方法正确地表达和描述复杂软件工程问题;
指标点2-3: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借助文献研究寻求可替代多种解决方案,分析方案优劣及其可行性,并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能够设计针对软件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软件系统或组件,并能够在设计开发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指标点3-1:掌握软件工程设计方法和技术,能够基于分析明确定义需求,并根据特定需求确定设计目标和约束条件;
指标点3-2:能够针对需求和目标,完成系统、算法、模块或部件等的设计与实现;
指标点3-3:能够在软件系统设计开发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指标点3-4:在设计和实现过程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的影响,能够从系统的角度权衡复杂软件工程问题所涉及的相关因素。
4)研究: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软件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4-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法,调研、分析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指标点4-2:能够根据软件工程问题对象特征,优选研究路线和开发环境,设计实验方案,并采用科学方法实现实验系统;
指标点4-3:能够正确采集、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评价,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 : 能够针对软件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问题的分析、预测、模拟与解决,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指标点5-1:能够选择与使用图书馆资源、网络资源和文献检索工具,获取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相关科技文献及软件工程领域的最新进展,了解软件工程专业常用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工程工具和模拟软件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指标点5-2:针对复杂软件工程问题,能够选择和熟练使用恰当的仪器、信息资源、软件工程工具、模拟软件以及相应的技术手段,分析、计算、设计相应解决方案;
指标点5-3:能够针对具体的复杂软件工程项目,开发或选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软件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完成软件工程问题的预测和模拟,或软件工程项目的确认和验证,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 能够基于软件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能够评价软件工程实践和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 健康、 安全、 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指标点6-1:了解软件工程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指标点6-2:能分析和客观评价软件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指标点7-1:理解软件工程的环境背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指标点7-2:能够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软件工程实践的可持续性,评价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软件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软件工程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指标点8-1:了解中国国情,具有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知识、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指标点8-2:在软件工程实践中,能够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具有法律意识;能够理解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并自觉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软件工程项目研发与实施的项目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角色。
指标点9-1:能够独立完成团队分配的任务,共享信息、倾听意见,具有协作精神和技能;
指标点9-2: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理解团队成员的不同角色,与其他学科的成员有效沟通,合作共事,并根据工作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10)沟通:能够就复杂软件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通过口头、文稿、图表等手段表达个人、团队的观点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指标点10-1:针对复杂软件工程问题,能够通过口头、文稿、图表等方式准确表达,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指标点10-2:了解软件工程专业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点,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掌握英语及初级日语的应用能力,能就复杂软件工程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基本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软件工程项目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指标点11-1:能够掌握应用于软件工程领域的基本经济、管理知识和方法,了解软件工程及产品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理解其中涉及的软件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
指标点11-2:在多学科环境下(包括模拟环境),能够将软件工程项目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应用于产品开发、过程改进、系统运维等设计开发过程中。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快速发展的能力。
指标点12-1:能够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习惯和素质;
指标点12-2:掌握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方法和技能,能主动通过网络、文献资料数据库和各类讲座等途径了解软件工程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新进展,持续学习新知识以适应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快速发展需求。